top of page

[明報財經] 詹歷富:以太幣的估值分析

【明報專訊】證券業研究傳統企業時一般會有一個框架,對每一個行業都有相應的估值去判斷當前股價是否合理,即使新興的行業如生物科技、未盈利的互聯網公司,業內亦有一直為它們研究出新的估值方法,嘗試以較統一的方法例如市銷率去評估其價值,當然其準繩及客觀度值得商榷。另一邊廂,加密貨幣作為一個沒有業務支撐的資產,一直以來都與黃金受同一詬病,即投資者對未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難以定價,只可單純以當刻的供求去決定價格。有見及此,這篇文章希望嘗試用以太幣為例子,探索能否從基本面角度出發,研究出以太幣價格是否過高或過低。


翹首以待的Merge終完成更新


在進入比較量化的計算之前,先談談約一周前,以太幣Merge正式完成更新。加密貨幣挖礦(Crypto Mining)一直以來都需用上大量電力,導致巨量的碳排放,與現時全球推動ESG的方向背道而馳。因此以太坊基金會(EF)大約6年前便宣布計劃更新以太坊的區塊鏈機制,從以往的工作量證明(PoW)機制,轉換至權益證明(PoS)機制,預計可大幅減少99%碳排放量,但一直因技術問題而未成事。近日,這個名為Merge的計劃終於完成更新,將減少區塊鏈上的能源使用,而未來完成另一計劃Sharding後,亦會顯著提高其可擴展性和效率。可是,以太幣的價格卻於更新完成後數天下跌了超過15%,可見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除了常常在股市出現,同樣會見於數碼資產上。.... 更多 [原文連結]


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共同創辦人 石壁投資管理(香港)有限公司投資總監


[區偉志 加密解碼]

Recent Posts

【明報專訊】筆者早前出席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就職典禮,並在台上致辭,勉勵年輕人找緊機遇,因為數碼資產行業在急速發展,香港極需要這方面的人才。現在正是加密貨幣的嚴冬(crypto winter),我們還鼓勵年輕人入行,是否已不合時宜? 就此,筆者致辭時最後贈予台下觀眾一句「這是最壞的時候,也是最好的時候」。 有很多人以為數碼資產就只是比特幣或以太幣這些加密貨幣,若果對投資或炒賣沒有興趣,那就不看也罷,更

【明報專訊】隨着加密貨幣市場一片紅海,不少人認為NFT、元宇宙、Web3等都是噱頭而已。其實數碼資產背後的技術──區塊鏈,早已在港推行數載,有其發展及潛力。早於2016年,應科院已率先與中銀香港合作,將物業估值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按揭貸款審批系統,並完成了首宗區塊鏈物業估值。兩年後,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(資科辦)和知識產權署、公司註冊處、環保署及衞生署,分別在公共服務應用方面展開區塊鏈試點項目。涵蓋

【明報專訊】在幣圈中,幣安(Binance)這個名字絕不陌生,它是加密貨幣世界中的巨無霸,而其創辦人加籍華人趙長鵬,也是圈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趙長鵬生於中國,12歲移民到加拿大,畢業後曾在東京交易所及彭博工作,其後到上海創業成立軟件開發公司。 2017年,趙長鵬趁着加密貨幣大牛市,創辦了幣安,僅用了不到一年便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。今年1月,趙的個人資產淨值達到960億美元,成為華人首富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