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[明報財經] 呂志宏:NFT的未來出路

【明報專訊】經歷了2021年現象級的暴漲後,NFT交易量在2022年第一季度達到了驚人的220億美元,與一年前相比漲了18倍有餘。巨大而看漲的市場機會吸引着各類玩家加入:除了Pak、Beeple等早已進場的數字藝術家,Adidas、D&G等知名品牌,以及周杰倫、余文樂等跨界藝人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NFT項目,並在市場上得到不俗的反應。


頭像類NFT 成Web 3.0社交模式


在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,目前市場上交易量排名靠前的大多是頭像類NFT,以21%的數量佔據了總市值的52%。頭像類NFT作為一種新型數字身分符號,隨着社區認同形成和名流背書,逐漸發展為Web 3.0中社交互動方式。長遠來看,頭像類NFT或將成為社區成員進入元宇宙的先決條件。


而最近得到周星馳站台的NFT系列《MOAR by Joan Cornellà》將大眾視野帶向了藝術類NFT。這類NFT有着可被大眾辨識與認同的IP屬性,本身就伴隨着廣泛的潛在受眾及高價值的可持續交易機會。藝術類NFT買家和實體藝術品買家的購買動機並無差別,除了收藏、保值外,購買動機或是藝術家的粉絲,或出於對作品的真愛。如果加上主創團隊IP二次創作的故事解讀和世界觀構建,藝術類NFT愈發能滿足買家的熱情和人性的佔有慾,其收藏價值更上一層樓。.... 更多 [原文連結]


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幹事

[呂志宏 加密解碼]

Recent Posts

【明報專訊】筆者早前出席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就職典禮,並在台上致辭,勉勵年輕人找緊機遇,因為數碼資產行業在急速發展,香港極需要這方面的人才。現在正是加密貨幣的嚴冬(crypto winter),我們還鼓勵年輕人入行,是否已不合時宜? 就此,筆者致辭時最後贈予台下觀眾一句「這是最壞的時候,也是最好的時候」。 有很多人以為數碼資產就只是比特幣或以太幣這些加密貨幣,若果對投資或炒賣沒有興趣,那就不看也罷,更

【明報專訊】隨着加密貨幣市場一片紅海,不少人認為NFT、元宇宙、Web3等都是噱頭而已。其實數碼資產背後的技術──區塊鏈,早已在港推行數載,有其發展及潛力。早於2016年,應科院已率先與中銀香港合作,將物業估值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按揭貸款審批系統,並完成了首宗區塊鏈物業估值。兩年後,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(資科辦)和知識產權署、公司註冊處、環保署及衞生署,分別在公共服務應用方面展開區塊鏈試點項目。涵蓋

【明報專訊】在幣圈中,幣安(Binance)這個名字絕不陌生,它是加密貨幣世界中的巨無霸,而其創辦人加籍華人趙長鵬,也是圈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趙長鵬生於中國,12歲移民到加拿大,畢業後曾在東京交易所及彭博工作,其後到上海創業成立軟件開發公司。 2017年,趙長鵬趁着加密貨幣大牛市,創辦了幣安,僅用了不到一年便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。今年1月,趙的個人資產淨值達到960億美元,成為華人首富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