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[明報財經] 區偉志:挖礦經濟學

【明報專訊】顧名思義,區塊鏈技術是把所有交易寄存在獨立的區塊中,並把區塊按時序串連起來。比特幣背後沒有任何公司營運,那誰來負責把交易打包成區塊的工作?什麼驅使這些人願意做這工作?那得要研究一下挖礦經濟學。


比特幣每十分鐘便會出現一個新區塊,記錄這時段內的所有交易,每個新區塊都是由獨立第三方(俗稱礦工)打包而成,任何人只要有電腦(礦機)都可成為礦工。但要建立一個新區塊,礦工先要解決一個數學難題,運算力愈高的礦機當然愈有機會解決這問題,但只有第一個成功找到答案的礦工才可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,這機制為工作量證明(Proof of Work),坊間稱之為「挖礦」。


第一個比特幣於2009年1月誕生,當時的礦工獎勵是每個新區塊獲得50個比特幣,這個獎勵其後每4年減半,到現在雖然只有6.25個,但由於幣價不斷上升,這獎勵依然非常吸引。以現價約4萬美元計,每次獎勵也可獲得25萬美元的比特幣,所以世界各地愈來愈多人加入礦工行列。中國本來佔了全球超過一半的挖擴產能,但自從國家禁止後,現在全球大部分產能已被美國、哈薩克、俄羅斯及加拿大瓜分。.... 更多 [原文連結]

[區偉志 加密解碼]


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共同創辦人

石壁投資管理(香港)有限公司投資總監

Recent Posts

【明報專訊】筆者早前出席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就職典禮,並在台上致辭,勉勵年輕人找緊機遇,因為數碼資產行業在急速發展,香港極需要這方面的人才。現在正是加密貨幣的嚴冬(crypto winter),我們還鼓勵年輕人入行,是否已不合時宜? 就此,筆者致辭時最後贈予台下觀眾一句「這是最壞的時候,也是最好的時候」。 有很多人以為數碼資產就只是比特幣或以太幣這些加密貨幣,若果對投資或炒賣沒有興趣,那就不看也罷,更

【明報專訊】隨着加密貨幣市場一片紅海,不少人認為NFT、元宇宙、Web3等都是噱頭而已。其實數碼資產背後的技術──區塊鏈,早已在港推行數載,有其發展及潛力。早於2016年,應科院已率先與中銀香港合作,將物業估值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按揭貸款審批系統,並完成了首宗區塊鏈物業估值。兩年後,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(資科辦)和知識產權署、公司註冊處、環保署及衞生署,分別在公共服務應用方面展開區塊鏈試點項目。涵蓋

【明報專訊】在幣圈中,幣安(Binance)這個名字絕不陌生,它是加密貨幣世界中的巨無霸,而其創辦人加籍華人趙長鵬,也是圈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趙長鵬生於中國,12歲移民到加拿大,畢業後曾在東京交易所及彭博工作,其後到上海創業成立軟件開發公司。 2017年,趙長鵬趁着加密貨幣大牛市,創辦了幣安,僅用了不到一年便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。今年1月,趙的個人資產淨值達到960億美元,成為華人首富

bottom of page